《贏家 The Ultimate Winner》,是一部「電視連續劇題材」、「電影規格」、「政令宣導意味濃厚」、「土味很重」的新加坡電影。
↑光是這張排排站側臉照就很聳,有沒有?
從小跟著嗜賭成性的父親學賭技的施天財(李南星自導自演),並沒有因為親眼目睹父親橫死於地下賭場的火災意外而遠離賭桌,反而因為父親的「諄諄教誨」,深信自己有賭博的天份,是個天生的賭徒,不顧妻子的告誡,一次又一次地豪賭,直到出了恐怖的車禍...(咦?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老爸也是個賭鬼,是巧合嗎?)
這類賭博敗家的電視連續劇題材,早自千百年前的「中國民間故事」到近年的「台灣鄉土劇」系列,從來不曾褪流行,一如根深蒂固的所有人性原罪,永遠不會消滅。
本片一開始描述主角兒時目睹父親死於村裡地下賭場的那場戲,那運鏡、那特效之簡陋,讓我心頭一下涼了半截,以為真的花錢買票來看一部名為電影的新加坡電視連續劇。不過在這之後,隨著豪華賭場、俱樂部、私人宅邸、名貴跑車的登場,我才慢慢回收電影票價,發現本片成本之所在。
在華語電影中,我們或許常常可以見到港片的街頭飛車追逐戰(其實也沒那麼常見),但名貴跑車在新加坡街頭狂飆競速的畫面還真是少見,尤其令我意外的是為了鋪陳重大車禍的意外,還安排了主角駕車失控翻覆在美麗的海濱公路上,在這部非重金拍攝的鉅片砸掉一輛車(當然只是一台日系房車),也算是對買票進場的觀眾有了「電影規格」的基本回饋了。
禁賭45年之後,2010虎年的大年初一,新加坡的第一家賭場「聖淘沙名勝世界」開幕,立刻成為吸金的焦點,這讓世界第一的賭城澳門深感威脅。緊接著在四月份開幕的「濱海灣金沙」後來居上,而且更勝一籌。
根據星洲日報的報導,以2011年的7月到9月共92天來計算,名勝世界的平均單日營業額717萬新幣(約1.68億台幣/日),金莎則是每天大賺1,113萬新幣(約2.62億台幣/日)。這一雙「驚喜」的數字讓我想起另一對哥倆好創造的「驚恐」數字,咱們台灣的友達今年(2011)第三季大虧157.96億元台幣,相當於每日虧損1.71億台幣,不甘示弱的奇美電今年(2011)第三季暴虧172.57億台幣,相當於每天燒掉台幣1.87億。
新加坡的賭場和台灣的面板廠這一正一負之間,仔細想想,咱們英明的政府和財團是不是下錯注、輸很大?
台灣面板廠虧損造成的社會問題是銀行融資風險、投資人虧損以及員工的無薪假、裁員潮等問題。而新加坡賭場會造成的社會問題,則是做莊家的政府,擔心國民也來肖想做贏家,到頭來可能贏了外匯,卻輸掉了循規蹈矩的社會風氣。
因此,新加坡政府規定,國民若有破產紀錄、請領社會救濟或過去曾有沉迷賭博行為者,一律禁止進入賭場。業者也必須把新加坡人與國外觀光客分開。更犀利的規定還有:家人可向政府申請禁止家中成員進入賭場、新加坡人進入賭場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,還需繳交100元新幣的稅金(約台幣2,350元)、當地媒體不得有賭場贏錢等相關報導等。(相關規定詳見〈時報周刊〉2家賭場創30,000職缺 新加坡豪賭翻身)
《贏家 The Ultimate Winner》這部片的編導用心良苦,配合政府宣導政令,循循善誘新加坡人十賭九輸的亙古真理。就在主角施天財暴輸得只剩一條褲子(新加坡電影不可能出現脫褲子的畫面),失魂駕車來個四腳朝天大翻車,鮮血直滴在他老爸的遺物撲克牌上,我驚恐地以為新加坡政府請導演下猛藥,要來個「家破人亡」的悲劇收場。
不料畫面一轉三年後,施天財重回家庭懷抱,瘸著腳和妻女一起在街頭發傳單,邀請民眾上教堂認識福音。果然,新加坡電影還是得有個正面積極的溫馨結局,才符合堅守傳統儒家思想的治國理念。
除了賭博的劇情很鄉土之外,這部片還有濃濃的新加坡與台灣的「土味」。
不用說,台灣本土劇一哥陳昭榮一出現,台式土味就出來了。陳昭榮滿腹心機的眼神和眉宇,外加從那堅毅的雙唇中蹦出幾句台語,一個闊氣豪邁的台灣財主就活靈活現地上了新加坡的賭桌。雖然這片子少了對我個人來說很有親切感的Singlish(新加坡式英語),但劇中新加坡演員講中文的那個調調,還是很有新加坡的fu。
我很納悶的是,導演或是發行公司為何不把《贏家 The Ultimate Winner》的中文片名翻譯成《終極贏家》(”ultimate”就是”終極”的意思)?這樣翻譯的話大概可以多騙到一些只愛看好萊塢電影的觀眾進場。
不過還好片名沒這樣翻,因為我都會直接略過所有名為「終極」的電影...
相關報導:
〈時報周刊〉2家賭場創30,000職缺 新加坡豪賭翻身
〈星洲日報〉新加坡‧金沙賭場大獎糾紛急轉彎‧婦女取回百萬獎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