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上週參觀台北國際書展,想要找些非洲相關的書籍時,逛著逛著走到慈濟的攤位前面,突然有個小弟弟跑到我跟前,舉起手中的竹籃,笑嘻嘻地要我在竹籃裡面抽一張「靜思語」的短箋,和一個用金泊紙包著的巧克力。
我還在納悶為何「靜思語」是用“抽”的時候,只因為小弟弟熱情的邀請,沒想太多,便伸手向籃子摸去,抽了一張粉紅色的短箋,還有一個像是金幣巧克力包裝的糖果。我才想要問問這是什麼樣的活動時,小弟弟已經一溜煙跑掉了!而且另外兩個同行的朋友,也沒來得及抽呢…
這張短箋,是摘自證嚴法師平日對信眾開釋之金玉良言「靜思語」。短箋寫到:『改變別人,不如先改變自己』…
因為我即將啟程前往西非的甘比亞,擔任資訊志工的工作,而我的任務大致上是要協助服務單位資訊化,以及相關的資訊課程教學,這正是短箋的第一句所言:「改變別人」。當我聯想到這則短箋和我最近即將展開的工作,有著這樣的巧合時,我不得不深入思考這張短箋想要帶給我的啟示與提點了。
今天,我的任務或許是協助、推動、教導甘比亞當地的朋友,學會如何讓電腦改善工作效率,或是透過網路與世界連結。不過,這樣的想法,是我們已經習慣資訊化、網路化的環境,帶給我們許多的便利與效率,才認為受援的國家,也可以因著資訊化、網路化的推動,改善他們的生活。可是,我們真正清楚他們要的是什麼嗎?他們真的需要高效率嗎?他們真的需要所謂的資訊系統帶來的便利嗎?他們真的想要透過網路與世界連結嗎?或許是,也或許不是。
如果我在這個任務當中,抱著一廂情願的心態,總覺得他們“該學會”、“該理解”、“該接受”我所帶去的一切,一旦當我得到的是沒有學習動力與熱忱的冷漠回應時,我或許會非常受傷,非常失望。
可是如果我先改變自己,放下所有的一廂情願,摒除所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試著瞭解他們真正的需求,並且調整自己的角色與心態,儘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動機與期待,或許我可以帶給他們真正所需要的「改變」,而不是我所想要他們改變的「改變」。
不過可以預期的是,他們不一定會是我的好學生,但肯定會是我的好老師,更希望他們成為我的好朋友。或許這三個月的時間,學習到最多,改變最大的,不是甘比亞的朋友們,而是我自己。
全站熱搜